首页 > 检测标准 > 正文

DB34/T 2487-2015《油菜品种抗菌核病鉴定技术规范》

DB34/T 2487-2015更新时间: 2025-02-19

标准详情

DB34/T 2487-2015《油菜品种抗菌核病鉴定技术规范》基本信息

标准号:DB34/T 2487-2015

中文名称:《油菜品种抗菌核病鉴定技术规范》

发布日期:2015-09-08    

实施日期:2015-10-08

发布部门: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    

DB34/T 2487-2015《油菜品种抗菌核病鉴定技术规范》介绍

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5年发布了DB34/T 2487-2015《油菜品种抗菌核病鉴定技术规范》(以下简称《规范》),并于同年10月8日正式实施。

一、《规范》的适用范围

《规范》主要适用于油菜品种的抗菌核病鉴定工作。通过规范鉴定技术,可以对油菜品种的抗病性进行科学评价,为油菜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依据。

二、《规范》的主要技术内容

1、术语和定义

《规范》明确了抗菌核病、抗病性等专业术语的定义,为鉴定工作提供了统一的术语基础。

2、鉴定方法

《规范》规定了室内人工接种鉴定和田间自然发病鉴定两种方法。室内人工接种鉴定主要通过人工接种病原菌,观察植株的抗病反应;田间自然发病鉴定则是在田间条件下,观察植株的自然发病情况。

3、鉴定程序

《规范》详细规定了鉴定的程序,包括样品的采集与处理、病原菌的培养与接种、抗病性评价等环节。这些程序的规范,有助于提高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。

4、抗病性评价

《规范》提出了抗病性评价的标准,包括抗病级别、抗病指数等评价指标。这些指标的设立,有助于对油菜品种的抗病性进行量化评价。

5、数据记录与分析

《规范》要求对鉴定过程中的数据进行详细记录,并进行统计分析。这有助于对鉴定结果进行科学评价,为油菜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数据支持。

三、《规范》的意义

1、提高抗病性评价的科学性

通过《规范》的实施,可以规范油菜品种抗菌核病鉴定技术,提高抗病性评价的科学性,为油菜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。

2、促进油菜品种改良

《规范》的实施,有助于发现和培育具有高抗病性的油菜品种,从而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,促进油菜产业的发展。

3、提升农业科技水平

《规范》的制定和实施,体现了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发展,有助于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,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。

DB34/T 2487-2015《油菜品种抗菌核病鉴定技术规范》的发布和实施,对于规范油菜品种抗菌核病鉴定技术、提高油菜品种的抗病性具有重要意义。

阅读剩余 50%